1987年5月6日发生在大兴安岭的特大森林火灾,110万公顷的茂密森林惨遭涂炭。12年后的今天,大兴安岭灾区重又变成绿色丛林。东北林业大学的专家学者和林区的建设者们功不可没——
人们不会忘记,1987年5月6日发生在大兴安岭的特大森林火灾,使110万公顷的茂密森林惨遭涂炭。灾后,国外一些舆论认为“中国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大火给他们带来的灾难性破坏是无法弥补和恢复的”。
然而12年后的今天,大兴安岭灾区却奇迹般地重披绿装。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东北林业大学的专家学者和林区的建设者们。
罕见的灾情,罕见的奇迹。东北林业大学的专家学者们是如何破解这道难题的呢?
灾后的大兴安岭,大量烧死木当年无法运出。第二年,几百万立方米的烧死木发生了大面积的以云杉小黑天牛为主的蛀干害虫灾害。如果不及时治理,几百万立方米的木材就要降等,甚至报废,损失将上亿元!如果害虫随木材运输途径传播,后果更不堪设想。
林业部急电:迅速调东北林大等有关单位的专家赴大兴安岭灭虫,决不能让大兴安岭遭到第二次劫难!
接到急电的当天,该校组成了以校长助理李坚、森林保护专家王立纯教授为组长的课题攻关组,并于当天晚上踏上了开赴加格达奇的列车。一下车,攻关组的专家们就赶到贮木场察看灾情。他们很快从国内外多种杀虫法中,筛选出了药剂熏蒸法。可是,要用药剂熏蒸,谈何容易!堆放木材的楞垛高达10米、20米,长则几百米,宽的最窄也有5、6米,上哪儿找这么大的塑料薄膜?专家们几十个人协同作战,用木板压、用电熨斗熨,终于,“盖”成了世上罕见的不规则塑料大棚!大棚盖成,还要把药洒均匀,六月的大兴安岭,中午日照充足,大棚里三四十度,人戴着防毒面具钻进罩膜里洒药十分危险。课题组的专家学者们抢着带头往里钻。他们说,为了大兴安岭的复苏,就是减少几年寿命也心甘。为此,这些专家学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许多专家返校后连续几年腹泻、头晕,当时脖子肿得跟脸一样粗的崔永志老师,至今说起话来,嗓子还依然沙哑。
生活的艰苦更是让常人难以想象。在林区作业,他们只能住帐篷,那时正值六月,中午帐篷里的温度高达三十五、六度,晚上,气温又降到零度左右。最难熬的是,由于浑身沾满了药物,中午不换装就不能吃饭;喝水更是困难,连续两天汽车无法送水,他们只得喝山沟里的水。在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70多人的专家学者灭虫队伍,有30多人患上了各种疾病。但当他们攻克的这一课题,在1988年获国内专家首肯,并于1989年在大兴安岭北四局大面积推广时,他们感到无比的欣慰。
天牛虫的袭击刚被平息,1990年6月,在大兴安岭十八站、塔河等6个林业局和呼玛县先后报出了发生落叶松毛虫灾害的信息,总面积达110万公顷,与火灾时的过火面积相差无已,当时人们称此为“无烟的火灾”。
东北林大闻听此讯,派出了以王立纯教授为首的专家组赶赴灾区,指导防治工作。在林海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王立纯,来到现场也被震惊了。这种松毛虫有手指粗,他用木棒在一棵16米高的树上一敲,竟震落下来800多条松毛虫。松毛虫不仅树上有,草上也成群结队,就连马路上也黑压压一片,汽车辗过,竟像鞭炮一样劈啪作响。这些松毛虫,在被发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吃光了7万公顷落叶松的叶子。
经专家们认定,这是一种我国从未见过的生命力极强的2年一代的松毛虫。经过慎重思索,王立纯提出大量储备杀虫烟剂,修建机场,第二年春季采用飞机空中绞杀战术大面积围歼松毛虫。
他的建议获得了校领导和上级领导的首肯。
围歼松毛虫的战役打响了,王立纯每天2点多钟就起床,查看天气、风向,确定飞机喷洒药物线路,其他同事在各洒药点负责地面导向。他们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对松毛虫的围歼,为大兴安岭林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7000多万元。
12年前,当那场肆虐的大火过后,林业部号召林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对口支援灾区的恢复工作,东北林业大学的对口支援单位是塔河林业局。
如今,东北林业大学和塔河林业局共同改扩建的苗圃面积达到1473亩,到1993年亩产量已达到1亿株以上,是火灾前的近30倍,成活率达到90%。
如今,东北林大从俄罗斯引进的西伯利亚红松种子,在大兴安岭育种造林获得成功,为大兴安岭人工造林又增添了优良树种。
在大兴安岭重披绿荫的时候,东北林大的师生追忆起学校的专家学者当年的奉献精神时,往往热泪盈眶。
郑焕能教授,在火灾时已双目失明多年,他让研究生扶着他,赶到了火灾现场,听别人讲,自己用手摸,了解现场情况,回来后,用盲文写出了他对灾区恢复的意见。
为了早日建成塔河中心苗圃,患有肾炎和糖尿病的王多绪教授也赶到项目建设第一线。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每天喝水很少,嘴唇干裂了,他也不再乎。由于长时间的劳累,他的病情加重,过早地离开了他热爱的这片土地。
修国翰,是东北林大的原校长,在大兴安岭火灾过后,他几次往返于大兴安岭和哈尔滨之间,有一天,他不顾劝阻,硬是跟着一架直升飞机查看灾情,由于飞机震动大,加上他体弱有病,下了飞机没走多远就支撑不住了,当人们把他送到塔河医院时,他一定让身旁的同志立刻请当时的塔河林业局局长金家良来面谈,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当金家良听闻此讯时,他特意让秘书采撷了一束兴安杜鹃,赶回了病房,修校长忍着疾病的折磨,讲述了他对恢复大兴安岭生态环境的见解,从当前的讲到长远的。金家良哽咽了,只好让秘书代表他转达大兴安岭人民对这位老专家的谢意,并献上了那束带着大兴安岭气息的兴安杜鹃。
为了使大兴安岭重新披上绿装,东北林大共有近30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到大兴安岭辛勤耕耘。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再次撑起了大兴安岭那片绿荫。